为响应监管要求,加强信用卡资金交易管控,近期,多家银行业机构发文明确,强化信用卡非消费类交易限制。
限制信用卡交易
近日,兴业银行发布公告称,根据监管要求,信用卡资金不得用于房市、股市、偿还贷款、投资、生产经营等非消费领域。
具体要求如下:
1.信用卡不得用于房地产及相关领域商户,如购房、购车位、房产中介等。
2.信用卡不得用于融资担保、小贷、证券、股票等投资类商户,如购买股票、期货、基金等。
3.信用卡不得用于彩票类商户,如购买彩票、赌博等。
4.信用卡不得用于还款转账类商户,如偿还信用卡、贷款等债务行为。
5.信用卡不得用于投资、生产经营等非消费类领域,我行在物业类、烟草类、贵金属类、税费类、保险类等领域商户设置符合普通个人日常消费习惯的交易金额限制,在满足日常消费基础上进一步防范资金流入违规领域。
6.信用卡不得参与虚拟货币的交易资金充值及提现、购买及销售相关交易充值码等活动,不得通过我行信用卡划转相关交易资金。
7.信用卡不得用于虚假交易套现用卡,不得通过非正规交易渠道或虚假手段恶意套取银行信贷资金、积分、权益等。
对于持卡人信用卡交易出现监管禁止行为或兴业银行认定的风险特征时,可能会导致交易失败,兴业银行有权采取以下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提醒、降额、限制交易、限制分期、提前还款等风险管控措施,有权要求持卡人提供交易发票、购买凭证等交易凭证材料,用以核实交易真实性。
此前,已有多家银行发布公告规范信用卡资金使用。
8月8日,中国农业银行发布《关于调整部分商户交易管控的公告》,为了保障信用卡资金安全,进一步规范信用卡资金使用,近期将对信用卡在部分类别商户的交易进行管控。农行信用卡不得在商户类别码为6540、6537、6536、9406、3824、7800的境外商户进行交易。
7月18日,中国建设银行也发布类似公告,明确信用卡资金不得用于购房、投资、生产经营等非消费领域。
信用卡进入存量市场
银行加强信用卡业务管控的背后,是信用卡行业步入转型深水区。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信用卡存量规模已达8亿张。庞大存量的另一面,是增速连年放缓,2021年发卡量增速仅2.85%,增量和增幅连续4年下滑。
同时,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支付体系运行报告透露,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926.76亿元,环比增长7.71%,信用卡逾期压力有所加大。
昔日跑马圈地式的高速发展一去不复返,市场趋于“饱和”,如何在存量时代降低不良率,找到第二增长曲线,成为银行机构的共性问题。
在业内人士看来,银行业机构加强信用卡交易管控措施,一方面是防范信用卡不良风险上升的必要措施,另一方面是强化监管的需要。
日前,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强调要严格管控资金流向,明确信用卡资金不得用于偿还贷款、投资、生产经营等领域,严禁流入政策限制或者禁止性领域。
行业人士认为,上述《通知》就是让信用卡回归产品设计初衷,回归小额信贷消费功能,有效防范信用卡资金违规使用造成潜在风险。通过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合力堵住潜在风险“漏洞”,推动国内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